邵志堯博士成報專欄分享:COP聯合國締約國大會
Conference of The Parties (COP)聯合國締約國大會,是在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完結後成立的主權國組織,今天已有193個締約國和2個觀察員國,國家之間簽署的合約稱之為公約,具有法定約束力。在1992年各國政府在聯合國總部簽署了一個《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FCCC),公約列明自1995年起每年召開締約方會議以評估應對氣候變化的進展,第一屆COP即COP01在德國柏林舉行。有兩場比較有名的會議,1997年COP03在日本京都舉行的會議,便通過了《京都協議書》(Kyoto Protocol),針對包括二氧化碳在內的氟氯碳化物等六種溫室氣體,定出具體減量目標;另外一次便是2015年在法國巴黎舉行的COP21,各國通過了《巴黎協定》(Paris Agreement)來取代 京都協議書,《巴黎協定》內容規定締約國致力推動減碳政策,目標是本世紀末全球氣溫升幅控制不超過攝氏2度,最理想是控制在1.5度以內。
上一任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第二任任期期間,帶領美國退出巴黎氣候協議,他形容協議是一個對美國非常糟糕的協議,並支持化石燃料的政策使美國成為能源超級大國。拜登就任的首天便推翻特朗普的政策,簽署行政命令讓美國重新加入巴黎協議,美國和中國佔了碳排放量的一半,若果缺乏美國的參與,氣候問題將不會獲得解決。
而二十國集團G20通常會在COP之前召開會議,預先商討全球重大議題,確保他們的利益,這二十國成員佔全世界GDP八成以上,人口佔全球六成,全球溫室排放量的八成,他們的決定舉足輕重。
原定於2020年底於英國蘇格蘭格拉斯哥舉辦的COP26,因為COVID-19新冠疫情,延後至2021年10月31日至11月12日以實體的方式舉辦。
(原文刊載於《成報》專欄:周一名嘴工作室)
活動及新聞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