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志尧博士成报专栏分享:碳排放–洁净能源
两三度的气温有些人会觉得分别不大,但对於敏感的地球先生来说会令很多动植物走向灭绝,在恐龙活跃的年代,地球平均温度比现在高了约摄氏4度,北极圈成了鳄鱼的栖地,到了冰河时期,地球的平均温度比现在低摄氏6度。
1850年是地球的转捩点,工业革命以前碳排放处於中和阶段,煱炉发电需要燃烧大量化石燃料,今天每年的碳排放量约510亿吨,令温度高了1.3度,若果任由事情继续发展下去,不知道多少动植物将会消失。
人类各种活动产生碳排放如下:
制造产品(水泥丶钢铁丶塑胶) 31%
用电(电力) 27%
耕种养殖(植物丶动物) 19%
交通运输(飞机丶卡车丶货船) 16%
调节温室(暖气丶冷气丶冷冻冷藏) 7%
虽然发电只占气候问题27%,对於现代人来说电是不可或缺的东西,美国早期主要电力来源,并非是我们想到的煤丶石油或天然气,而是水力发电,今天化石燃料占全球发电量的三分之二:
煤 36%
天然气 23%
水力 16%
核能 10%
再生能源 11%
石油 3%
其他 1%
化石燃料都比其他优胜是因为其可移动性丶稳定和经过长年累月的投资,已令到化石燃料相对其他更便宜和可控,水力丶风力和太阳能发电会受降雨量丶风力和日照的不确定性所影响,唯独是化石源料是差不多完全可控,经过多年来建立的完善系统,从化石燃料的开采丶转换成能源,到能源的输送,每个环节的成本都非常低廉。只有核能发电可以和它相比,核电在多次发生重大事故之後,人类都敬而远之。
很多人以为太阳光是零成本和取之不尽,只要安装好太阳能板便可以取之不尽,成本一定低廉,但是人类不仅仅是白天有阳光才用电,晚上的时候怎样,也只好依靠化石燃料或蓄电池去解决,储电池成本高昻,再加上地球的自转轴是倾斜的,除了在赤道附近的地方可以提供相对稳定的日照,越远离赤道的地方的日照冬天和夏天相差很大,令成本较化石燃料为高,这些洁净能源须要付出所谓的「绿色溢价」,发达国家收入较高有足够能力负担这溢价,但对於新兴国家可能是一个沉重负担。我们要投放更大投资在研发在储电池和电网传输才有机会依赖洁净能源去取代化石燃料。
(原文刊载於《成报》专栏:周一名嘴工作室)
活动及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