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志尧博士成报专栏分享:ESG vs. 零工经济
在联合国提出的17个SDGs(可持续发展目标)中,排首位的消除各地一切形式的贫穷和第八位的促进包容且永续的经济成长,达到全面且有生产力的就业,让每一个人都有一份好工作都和就业有关。
1750年代是工业革命的起点,工厂的出现带来了新的制度ㄧ雇主和雇员的关系,日本在1980年代经济达到顶峰,其「终身雇员制」更被捧为企业的模范形式,四十年后的今天大家在议论「零工经济」Gig Economy,究竟这制度是为势所逼还是物竞天择?增加还是减少贫穷?
笔者认为零工经济制度一直已存在,但是未能成为主流是因为时机未至,人未有做好心理准备,科技也未跟得上,过去的一代希望安稳生活,愿意以时间换取金钱,今天新一代以自由自主先行,生活并非局限于金钱,心态南辕北辙,在未有手机程式的年代要获取工作资讯是很困难,今天有大量平台在相互竞争,这个模式肯定是大势所趋,自由工作者数量将大幅上升,冲击现有的雇主/雇员制度。
媒体常常散发一种错觉,访问高收入的零工经济人士,令人觉把零工和高收入划成等号,是机构在幕后策动还是另有原因便不得而知,零工会令一些年轻人能赚快钱,因为多劳多得,但也因为没有培养成长的机会,令其薪金也只可以原地踏步,长时间会跑输传统有固定职位的人,究其原因,扣除高端、具高附加价值的零工经济工作,大部分人所做的,其实多是重复性高、替代性高的工作,很有可能在人生的黄金时间中,错过精进或学习专业技能的机会。
不论兼职或全职,长期来看会催生出「零工经济陷阱」,使工作者失去得以对应出高薪的专业技能的机会,学习的时间亦被消磨,陷在其中而难以脱身,越做越穷,反而成为侵蚀青年得到稳定高薪机会的帮凶之一。反而违反了联合国的脱贫目标。
新加坡最近已立法将私人司机定在30岁或以上,免得他们短视毁了一手的前程,长远影响事业发展,是时候拨乱反正?
(原文刊载于《成报》专栏:周一名嘴工作室 )
活动及新闻中心